04
Dec

解读2012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

分类: 互联网相关   |  标签:   |  共有: 7,701 次浏览 , 暂无评论

marymeeker

被称为互联网女皇的Mary Meeker 在今年的5月份和12月发布了两份互联网趋势报告,被认为是非常重量级的对未来互联网趋势的预测,而在报告中也披露了大量的珍贵数据。通过对比这两份报告,我们又能找到哪些细节变化呢?且听我慢慢和你道来… 阅读全文 »


06
Apr

猜想:未来的未来

分类: 技术分享   |  标签:   |  共有: 6,122 次浏览 , 1 条评论

future

故事还要从两年前说起,那时候某大哥就问起我关于现在还有什么视频服务好做的问题。我当时就给了悲观的答复,其根本原因就是高额的带宽费用,事实证明也是这样子,虽然这几年各种视频网站做的风生水起,但成功者大多拥有着巨大的带宽。至于版权问题,我倒是不那么看重了,应该经过几年的整治,版权商在思路上也达成了一定的妥协,只要能收到钱,就OK了~ 阅读全文 »


18
Feb

Apple,未来的下一步!

分类: 硬件设备, 移动终端   |  标签: ,   |  共有: 2,404 次浏览 , 暂无评论

applenext

前两天看到了Apple发布了Mountain Lion的预览版的消息,其实虽然我有很多台iOS设备额,但是我一直没有Apple的电脑,所以对于OS X系统的更新其实一直都不是很关注,不过看完Engadget的深度预览之后,才发现这就是Apple的下一步。 阅读全文 »


14
Dec

沃信,运营商的再一次反击!

分类: 电信运营商   |  标签: , ,   |  共有: 9,010 次浏览 , 2 条评论

其实一直以来我对中国联通的所有产品都要和“沃”字带上关系都比较感冒,因为我觉得这并不能关联上联通的品牌效应,更会让人想到“沃勒个去”的无聊字眼,不管怎样,这次我要介绍的又是一个“沃”字头的产品– 沃信。

沃信这款产品和以往中国联通的其他外包产品不同,是由中国联通研究院自行研发的一款产品,所以界面上就有点“普通”了,其实产品研发前期我也有所参与,后来因为工作的原因就参与的少了。所以,这款产品是亲生的没有错。这样的亲生背景至少让我们可以放心它不会内置什么吸费软件什么的。而且,在这里我们也第一次看到了联通所谓的“创新”精神。不知道为什么,这篇文章就开始蔓延起枪文的气氛,我赶紧还是来介绍功能好了。

之前,大家在手机终端上的通信产品已经见到很多了,特别是从Kik到微信的崛起,以及后来的移动飞聊,让我们觉得这个产品已经无路可走了。但其实,还是有花样可玩的,只是一般互联网企业玩不起,只能运营商来玩了。沃信就是这么一款产品,通过下载APP并注册之后,你可以获得另外一个号码,注意,这可不是什么QQ号,而是一个真实的手机号码。这个真实的手机号码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可以直接通过这个号码呼叫你的朋友,她所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号码,而且她也可以回拨这个号码,沃信号码还同样支持短信发送和接收。说白了,就和你再入网了联通一个手机号码是一样的。

那么,既然我都已经有联通号码了,再来一个的优势在哪里呢?从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来看,就在于这个产品最终落地到了本地网。比如说,那你就可以用你的原本不带3G模块的iPad,iTouch来打电话和发短信了。至于说沃信之间的通信免费这一点其实并不是啥优势,因为大伙都是这样玩的嘛。现在沃信落地拨打中国大陆的电话都是0.15元/分钟,我觉得对于海外用户是一个不错的市场,虽然同样可以通过SKYPE来和国内进行通话,或者更便宜,但是对方无法直接用手机回拨给你,也无法和你发短信进行交流。

所以我最终得出的应用场景,是便于海外用户来使用国内的手机服务了。你只需要有一个朋友是中国联通的手机用户,然后你就可以把这个新号码附着在他的老号码上面,当然其实中国移动和电信的用户也可以(中间有一个步骤是需要大陆手机来接收验证码的)。然后,你就可以通过一个国外的手机,来使用大陆的手机服务,而且还用着和我国人民一样的通话资费。同时,你也可以参与国内的“非诚勿扰”和其他短信平台的互动,一样可以作为很多站点实名制验证的一个验证方式,比如淘宝啊什么的。

怎样,如果你是一个国内用户,想搞来玩玩也不错,拿着iPad打电话还是相当的牛比的。而如果你是一个海外用户,我觉得这个产品还是真的可以尝试使用一下的。毕竟你只需要用很少的包月费用,就可以换来一个实际存在的大陆手机号码,而且还可以随时注销号码。

运营商向普通大众开放核心的通信能力,不知道是不是运营商的最后一次反击呢,这一次我想联通走在了最前面。前几天到了电信的协同通信公司,他们虽然也有类似的产品,还是建立在双向回拨的基础上的,无论使用复杂性还是用户体验,都不如这个沃信来的好。“沃信”软件和网站虽然略显粗糙,但是至少我们看到中国联通研究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最后我要说明一下关于费用的问题,首先是APP本身下载要收费,这点太不近人情,我已经和某人建议将APP改为免费,这个应该过段时间就能生效了。还有就是包月费用的问题,很多人对于包月费用很敏感,但是从运营商角度来看,占用了码号资源,的确是需要支付一定费用的,毕竟这是一个真实的电话号码啊,至于在包月费用上估计也会进行一定的调整,毕竟现在还在试验期呢。最后就是我觉得这个产品的入门门槛太高,你要使用需要先进行预付费充值。我在考虑建设是否直接在帐号里面预置1-5元左右的体验金额,让用户可以先玩起来再说。所以呢,我建议大家先观望一下,等免费了以后再去下载来玩好了。

最后,差点忘记官方网站:http://www.woxin.com.cn


23
Jan

写在VERYCD关闭之时

分类: 互联网相关   |  标签:   |  共有: 6,455 次浏览 , 1 条评论

verycd

今天下午,在twitter上面看到消息,说Verycd的音乐和影视下载全部不见了,上去一看,果然如此。于是乎各方人士纷纷发表各自立场的声明,作为一个m …业内专业人士,哇哈哈,我也不免要跳出来应景的罗嗦几句。

记得很久以前,我们是用Http下载的,后来,我们用FTP用eDonkey,再后来我们有了emule这种被称为变种的下载工具。其实无论是驴子或者是骡子,能下载到片子的都是好动物。那时候的我们,开始计算电驴的积分算法,开始在自己的名称上面加上一大串Tag,例如[YDY][CHN][TLF]…我们兢兢业业的养着属于自己的那个Hash号码,直到有一天…VERYCD出现了。

之前的电驴,奉行的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原则,可是后来VERYCD打破了这个平衡,有很长一段时间,VERYCD的驴子是被认为是吸血驴的。其实,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VERYCD的有一个做法让很多养驴人非常愤怒,就是盗用了人家的种子资源,然后打上自己的TAG。

再后来,国外的电驴服务器停的停,关的关,反倒是VERYCD在中华大地茁壮成长了,而且还发布了自己MOD版本的客户端,称之为Easymule。其意义也就是说,任何小白菜鸟,只要装了这个客户端,就可以方便的下载到很多资源就是了,之前非常珍贵的网络资源,现在变得戳手可得,因此太多的小白开始装上了VeryCD的骡子,人们也不再去问他们的资源是从哪里来的了。

不得不承认,VeryCD为整理资源做了巨大的工作,建立了一个非常庞大的资源库,让我们可以方便的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源。但是在另外一方面,这些资源,其实并不属于VeryCD,而是广大网友的支持。现在VeryCD没了,广大网友这么多年的心血也没有了。所以说起来还是有点唏嘘就是了。

对了,说起来VeryCD,我去下载向来都不会用Easymule或者其他电驴客户端,而是用迅雷。大家知道VeryCD流氓,但是迅雷比他还要流氓,以流氓来欺负流氓,似乎说的有点合情合理了。

VeryCD没有了,很多小白开始感觉无所适从。可是对本人来说,表示鸭梨不大,其实VeryCD上的资源,在很多地方都可以找到,只不过,这次风波让我们从最初又回到了最初。不过,遗憾还是当然的,因为毕竟那么巨大的一个索引库啊,特别是巨大的华语音乐的链接资源,现在想要找,还真不容易好找呢。

让我们重新回到WAREZ,  MOVIEZ, MUSICZ的怀抱吧~关于版权问题,个人无法发表太针对性的言论,毕竟自己也经历过一段和版权有关的历史。最后,不管功过,我们都要感谢VeryCD为我们服务的这些年,感谢黄一孟同学的热情和努力,当然还有那么多为VeryCD贡献了那么多资源的网友。

没有了VeryCD,互联网依然还是互联网,盗版依然存在,只是你需要更加关注,更加付出来换取你的资源~组织都靠不住了,更何况VeryCD呢,所以呢,到最后,还是靠你自己吧!


17
Aug

电子杂志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分类: 互联网相关, 移动终端   |  标签:   |  共有: 4,870 次浏览 , 3 条评论

reading

今天一大早,就在Greader里面看到一篇腾讯科技的文章《电子杂志行业全军覆没,上亿美元风投全打水漂》,看看发帖时间,已经是8月初的时候了,想必根据现在国内互联网C+P的速度,应该已经被无数网站转载了。于是乎想着,必然新的论调已经开始形成,就是关于对电子阅读产业的质疑声。可是仔细想想,其实这篇文章虽然陈述的是事实,但最终的结论可能会被人误解,因此,仅从个人才疏学浅的角度来做一个探讨,请各位达人指正。

首先,我们要分清楚两个概念,一个是电子阅读,一个是电子杂志,看完这篇文章,可能很多人会对这两个概念产生误解,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其实电子杂志是电子阅读范畴里面很小的一部分,而正是其本身的特殊性,导致了今天它走向这样一个窘迫的局面。

电子阅读,从设备上来说,可以包括互联网、手机、便携终端、专用设备;而从内容上来说,可以包括杂志、小说、漫画、多媒体等等。在这里出现问题的电子杂志,其实从一开始,大家会觉得应该是最吸引人的一部分,因为充满了丰富的图片和交互体验,可是为什么最后竟然挂了呢?

或许这一切的问题,需要从源头说起。我们现在看到很多所谓的电子杂志,但是,我们会发现,我们在手机和网络上面看到的内容,和实体书上的内容是不一致的,这主要出自于版权商对于内容的保护意识,于是提供了一个被阉割了的版本,在互联网上发布。对于高端用户来说,这当然是一件不爽的事情。高端用户不吝啬花钱,但是当他们买到一份被阉割的内容的时候,他们会不爽。我们回过头来看《连线》杂志在ipad上面推出的版本,他们甚至用了比制作传统杂志更多的精力来制作,当然还有更丰富的内容和交互体验。而他们换来的收获就是丰厚的利润回报,以及相当好的市场口碑。

内容提供商凭借着自己的内容优势,于是狮子大开口,要合作费,要版权费。但事实上,他们高估了自身的内容优势,例如时尚类的新闻,只要在互联网上搜搜就能找到很多,至于美女艳照,似乎也没有太多时效性的特点,再加上现在有那么多自拍街拍,所以这些内容对于用户的吸引力其实并没有那么大。但是因为内容提供商觉得自己的内容很厉害,这使得这条产业链上面的第二道贩子,也就是电子杂志的制作商也觉得自己的内容很厉害,所以他们要想着法子赚钱,除了要把这阉割了的内容糊弄成一本不错的杂志之外,还需要在里面加入一些广告啊,宣传啊什么的。这使得原本就不丰满的内容,就变得更加稀疏了,感觉已经掺了一次水的牛奶,又被稀释了一次。

在这里,我们暂且抛开中间的运营平台(运营商的阅读基地项目),直接跳到最后的用户层面。用户对于电子杂志的需求又有多大呢?如果说,没有?其实是不对的,但如果说很大,貌似也不现实。

电子杂志对于用户来说,其实是电子阅读类产品中最高层次的需求,因此用户对于产品质量的要求是很高的。一个愿意花2-30元买一本时尚杂志的用户,我相信她花10元购买一本电子杂志不是一件难的事情。在这里就有人问为什么电子杂志要比实物杂志便宜那么多,废话,人家那是实物,有制造成本,而且还可以方便的分享,我让你分享一本100M的杂志给你朋友,我看你只有傻眼的份了吧。无论怎么说,实物杂志的质感和对用户阅读的满足感,是要远远高于电子杂志的,当然我们这里要排除iPad这种装X神器的因素。

既然用户愿意花10元钱去购买一本电子杂志(你看人家花4.99美金去买《连线》杂志的大把),那么为什么用户不愿意去购买呢?于是这又回到了最早的那个问题,内容是不是能和价值对应起来?其实我一直相信,如果男人装和GQ把所有的杂志内容全面转换为电子杂志并在app store上架,是会有人购买的。可是问题就在于说,杂志社懒的这样做,也不会授权其他公司这样做。

在之前的文章里面,有观点说“毕竟多一个电子杂志的订阅,就少了一个纸媒体用户,用户数量是不变的。”我对于这个观点持个人保留意见,其实阅读是人的一个自然行为,如果说用户数量,那就是一个极大范围的全集概念。我们现在所做的,是指如何通过技术,让用户可以更好更方便的阅读。举例来说,我已经多少年不是纸媒的用户了,但是我每天看Greader,如果有好的电子杂志,我也愿意看。其实,我通过电脑看Greader和通过iPad看Greader并没有什么差别,但是你不能说我通过iPad看Greader就变成了电子阅读用户。

所以电子杂志走到今天这样一个窘境,并不是杂志制作商一个人的问题,而可能更多是大环境所致。用户所要求的是最后的产品的展现,但是,却被很多地方所限制住了瓶颈:

  • 网络速度:移动网络速度太慢,杂志尺寸受限,原本需要用大量数据表现丰富的交互,但是在此只能作罢。
  • 资费套餐:用户不仅仅要支付杂志的费用,还要支付流量的费用。
  • 设备显示:一个屏幕上面只显示10行文字,怎么能和实体杂志比较,再说了上面的美女性感图片,就算拿到眼前看,还都是马赛克!
  • 内容制约:杂志社小气的只能拿出一些内容来制作电子杂志,使得最终杂志的质量没法和实体杂志相比。
  • 广告内容:电子杂志制作者把广告当作了赚钱的来路,这样就使得里面的贴片广告无处不在,而且也不加整理,使得用户阅读的连贯性。

所以呢,如果说电子杂志出了什么问题,那就在于它把自己定位给中高端用户,但却没法提供中高端用户所满意的服务。这样的问题,其实在电子阅读的其他两类产品应用中就出现的比较少,例如:小说和漫画。

电子杂志产业所出现的问题,或许是一个警示和提醒,但并不会影响电子阅读产业的发展。倒是我们可以现在静下来思考,对于电子杂志这类产品所可能出现的短暂空窗,谁可以重新成为领潮人?但,这或许不是谁都能做的事情吧。

— 好久没有写这种博客了,写起来有点生疏,大多数时间我还是最爱电影!


24
Mar

别了,谷歌中国~

分类: 互联网相关   |  标签:   |  共有: 4,481 次浏览 , 暂无评论

googleleave

一直以来,我都没有把谷歌和Google划上等号,在我看来谷歌从进入中国那天开始,就已经注定它只能是Google的一个有限子集。即便是这样,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在李开复老师的带领下,在无数中国有志青年的努力下,谷歌中国在国内推出了一项又一项的优秀的产品,也大大加速了Google服务的本地化进程,可是昨天,我们却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糟糕的局面,那就是Google公司宣布关闭在中国大陆的搜索服务,而转由香港提供简体中文化的服务。而且从昨天开始,无论是.cn 还是.com的域名都被重定向锁定到了.hk的地址上。

无论是Twitter上,还是论坛上都已经炸开了锅,而我们的各大门户网站却依然风平浪静。很快,五毛党就出来了,整整一万多条的评论全部被评论,只剩下几百条优质的五毛评论得以显示出来。然后就是相关的官方部门开始发表声明,再接下来就是政府媒体开始请各样的专家来分析谷歌事件,一股脑儿的给谷歌抹黑。一瞬间,谷歌成了敏感词,无论是在新浪还是网易的微博上都无法发表相应的消息,很多网友写的有关谷歌的文章也被要求删除。于是乎,一种无力感有心而发,这就是我们所无法改变的现实吧。

对于Google,我有着太多的依赖,Search,Gmail,Calendar,Contact Sync,Reader,Maps,Notebook,Translate,Docs,Analytics,Picasa等都是我常用的工具。无法想象如果这个世界的互联网没有了Google,我将如何生活。当然这样说来有点夸张,但是不可否认的是,Google已经掌管了我几乎所有的信息来源,并帮助对这些信息进行有序的整理。不过不用怕,Google就算被封了,我也一定会翻墙来看你,为此我早准备好了3条VPN线路和2条SSH的翻墙通道~还真怕了你不成。

最后说说关于国内的内容审查制度,就现有的国内形势来看,内容审查制度是必要的,但是,你审查归审查,栽赃就不太好了~我们之前已经不止一次看到栽赃给谷歌的拙劣行径,真的以为网民好傻好天真啊~我一直认为说,人民有知道真相的权利,也有自己对事物进行判断的能力。消息的阻塞只能让谎言更加横行,而方便的信息沟通则是让正义得以伸张的最好手段。可惜,我们总会担心太多的民众被少数别有用心的敌对分子利用或者教唆,于是乎,干脆就不让你们看好了~你们可以乱想,乱推测,但是我不会给你们答复的。

这个事情既然发展到了这个地步,谁都已经下不了台了,在将来的日子里,爱用Google的人一定会想尽办法用Google,而不知道Google的人会慢慢淡忘谷歌这个中文名字。我相信这次谷歌事件是参杂了一些政治因素,但是这都已经不重要了。我唯一担心的是,将来Google的中文和本土化服务能否继续跟上,短期内,我是不指望能看到中国的街景地图了~而原来汇聚了大量优秀研发人才的谷歌中国研究院,也估计会失去原有的凝聚力,这是我们谁都不愿意看到的,谷歌正在改变世界,改变互联网,而我们却不能积极的参与其中。

不管怎样,一如既往的支持Google,一如既往的使用Google提供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