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技术分享 | 共有: 12,769 次浏览 , 暂无评论
今天抽时间,仔细看了一下有关Longhorn Server 里面所包含的WMS,写了下面这些内容,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Stand版本和EnterPrise版本相比,相差了下面的服务内容:
Advanced Fast Start,
Advanced FF/RW,
Cache/proxy server support,
Custom plug-in support,
Event-based scripting support,
Fast Recovery,
Internet authentication method,
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version 3 support,
Multicast content delivery,
Play While Archiving,
其实上面这些没有什么好看的,当时Windows 2003 std和Ent 的WMS相差的也是这些区别而已,在这里只是老调重提一下而已,以免有些不清楚的同学不知道.
从上往下慢慢看,略过一些常见的内容,首先我所注意到的就是,微软在这次的介绍中,彻底把mms的协议介绍给删除了,记得在当时发布WMP11的时候,我就专门就MMS / MMST/ MMSU的协议取舍发表过一篇文章。让我们来回忆一下当时对mms协议的介绍:“The Microsoft Media Server (MMS) protocol is a proprietary streaming media protocol developed by Microsoft for earlier versions of Windows Media Services. ”现在看来,是被彻底放弃掉了。同样的,在后面的协议翻转章节我们看到了下面的话语:
Earlier players
When an earlier version of the Player, such as Windows Media Player for Windows XP, attempts to connect to the server using a URL with an mms:// prefix, the server automatically attempts to connect using the HTTP protocol, if the WMS HTTP Server Control Protocol plug-in is enabled.
但是,我们在有关协议概述的时候,看到下面的话语:
To facilitate protocol rollover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URL use the generalized MMS moniker in the connection URL (for example, mms://server/publishing_point/file). That way, the Player negotiate the best protocol to use (either the RTSP or HTTP) to connect to the stream.
这么看来MMS已经彻底沦为一个绰号了,目的就是为了让WMS服务器知道,“Hello~ 这是自己人,你看着办吧~”然后服务器可以自动分配一个最合适的连接协议给播放器,如何这样说的话,我们以后书写WMS 的链接的时候,还是尽量用MMS开头吧,虽然你也可以直接写成RTSP,都OK的~
文档在“Sourcing from playlists, files, and encoders”这部分作了比较大的扩展,更好的说明了如何制作服务端播放列表。因为这个特性也是WMS一个不错的功能。
在配置介绍中,我们看到了我们所期待的那部分新增章节,就是有关Cache / Proxy Setting的部分。
General:设置总体的Plug-in的状态,以及所采用的协议,可选的协议有4种,分别是(Client Protocol,HTTP,RTSPU,RTSPT)
Cache:设置Cache的具体状态,以及一些相关设置,这些设置包括:
cache的存储配额大小
每个流媒体文件的cache配额
是否激活Freshness Chech,直接翻译新鲜度检测,意思也就是说,cache服务器当用户发起请求的时候,将会自动到源服务器上面进行数据对比,如何和本地的文件一致,则直接从本地分发数据,而不是从远程重新请求数据。当然在这里我们就必须考虑到一个有效期的问题,cac he服务器不可能保存所有的访问记录,包括前面我们也看到了cache配额限制,现在我没有找到的就是这个配额限制中的删除策略,因为暂时还无法评估说哪个文件将会被系统最先清除掉,初步判定是根据活动程度来决定的,系统将会首先清除长时间不被请求的文件 内容。
是否激活播放存档功能,这个功能允许用户在发请求到服务器A,然同通过服务器A向服务器B请求数据的同时,服务器A将一并进行存档
cache的本地路径
cache的速度 – 可以选择用尽可能最快的速度,以及恒定的速率
cache现在的使用情况,包括清空cache
Proxy:这里有三个选项,是描述当前WMS服务器的工作状态的
Proxy,标准Proxy,这里所所的Proxy服务是针对服务器而言的,而对于用户来说,这就是一台普通的服务器而已
Proxy Redirect,重指向Proxy,这种工作状态下,服务器将转交所有用户请求到其他服务器上,你可以在Alternate Proxy里面输入其它Proxy服务器的地址,这种情况一般用于大规模的负载均衡操作,如果你已经cache了内容,那么你可以直接分发给用户,如果你没有存储内容,那么就把用户指向到最新的proxy服务器上。
Reverse Proxy,反向Proxy,将用户请求直接指向到实际的请求服务器,你可以在Content Server里面输入实际的服务器名和发布点
Prestuff:这个特性使专门针对服务器之间内容调度使用的,在前面的设置中,cache的操作仅仅发生在用户进行数据请求的时候,而Prestuff的设置是用于两个服务器知间的后台内容传输,即便没有用户请求,也会发生。
Query:在这里你可以查询到被cache的文件内容,这些文件会被以乱码的方式保存在cache目录中,但是你可以在这里找到他们的真实面目
大概的WMS中更新就只有这么多了,后面还有部分有关怎么部署服务的章节也都是老调重弹,没有什么好讨论的,对比起和2003的进步,不能说太令人吃惊。另外,关于cache的那个测试,我最终还没有时间去具体调试,因为现在都是在我的虚拟机上面测试的, 所以还有一些测试还没有实际成功。应该会在将来的某些时候专门写一篇有关cache和proxy的应用的文章。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带来有关Windows Media Service in Longhorn 的最新资讯
分类: 技术分享 | 共有: 2,885 次浏览 , 暂无评论
4月28日早上的时候,新网上海公司给我打来电话,主要的事情就是因为那个WindowsMedia.cn 的域名转移的问题。这个事情前前后后拖了快两年,今天应该算是一个结局了,美国方面专门邮寄了一份域名转出申请到上海,而我作为域名的前拥有人,新网打电话给我确认这个操作。因为很早之前就和律师说过这个事情,所以今天早上的转出并没有太多麻烦,我在电话中授权完成了域名的转出操作,再见,WindowsMedia。
前天的时候,Microsoft发布了了最新的Longhorn Server Beta3,作为Windows Media Service 的载体,Windows Server 已经有N年没有更新了,现在终于Beta了,所以我想去看看。下载ISO没有花太长时间,毕竟微软的线路还是相当好的,原本准备用VMWARE安装的,但是后来考虑到和Vista的兼容性问题,我还是选择了微软自家的Virtual PC。安装过程就不多描述了,一路回车就搞定了。然后就是到了Server Manager 的界面,在这里你可以配置所有有关的服务特性,但是,没有Stream Server~ 当时我就眼前一黑!第一个感觉是,是不是我装错了版本,应该没有理由,我装的是标准的Enterprise版本,没有理由啊,后来才发现,原来是 Longhorn 里面的 Stream Server 不是必须组件,然后就用类似2003的老套路从光盘安装~ 昏迷,仍然没有~ 只好上网找,现在网上有关Longhorn的消息本来就少,和Windows Media Service 有关的就更少了。最后还是在微软官方找到了相应的信息:
你需要在以下地址下载用于Longhorn Server 的 Stream Server 程序:
访问微软的下载页面
如果你懒得看那么长的英文,可以点击下面直接下载:
Download admin tools(2.5M)
Download Server(13.27M)
Download Server Core(10.00M)
基本上,你只要装前面两个就可以了。安装完以后,继续到控制面板里面的那个 Server Manager,然后选择配置Roles Setting,这时候,你就会看到,多出来一个Streaming Media Service,选择以后就可以开始安装了,里面的几个功能,还是和2003上面一样,所以我就安装了最简单的两个功能。在Server Manager 这里,是无法进行详细的配置功能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对了,在这个Roles这里,可以将由WMS带来的服务日志单独提出来进行分析,这个还是比较方便的。
然后让我们一起到WMS的那个整体配置界面,看到了以后,我就傻眼了,和2003下面的一模一样啊~~ 天哪,5年过去了,我等来的就是这么一个结局么?哦哦,等等,还是有所不同的,这里所谓的不同,就是我们以前在2003下面所看到的 Cache / Proxy Manager 分支,终于可以被展开了,我记得当时在2002年初的时候,我就说,这个功能很好玩,啥时候会推出呢,结果这一等,就是整整5个年头(注:2002年4月24日微软发布Windows 2003)。这个Cache / Proxy 功能里面的设置和加载点的设置差不多,没什么特别值得惊讶的地方。
整整过去5年了,从Windows 2003 到 Windows Server Codename Longhorn Beta… 我不知道该怎么去评价Windows Media Service 这几年的发展,或许我该好好思考一下,更多的评论,将在后面几天发布。
分类: 技术分享 | 共有: 3,219 次浏览 , 暂无评论
昨天闲来无聊,所以打开PS,然后打开了一个AVI文件,发现新增的视频编缉功能让人觉得有点恐怖。
CS3引入了smart object 的概念,视频的引入,被定义成为一个smart ojbect,你可以对它进行方便的scale 操作,当然在进行操作前将视频转换为smart objcet。生成的smart object 被保存在 APP DATA/ TEMP 相应的目录下面。软件可以需要把视频导出成为动态连续画面。
然后我就在上面开始恶搞了,下面几个特性是我觉得吃惊以及值得关注的:
支持跨帧的复制图形印章
支持洋葱皮效果
支持位置+透明度+层特效变换
支持文字拟合曲线
具体的操作很简单,就像制作PS图片一样,你可以在上面新建一个层,然后打开animation 的工具条,这时候你会看到一个和AE很类似的工具条,接下来的事情就不用多介绍了,新建KEY FRAME,然后定义不同的位置+透明度+效果。我只是暂时应用了一下,没有看到对层物件增加动态运行轨迹的功能。可能是我没有发现,也可能是PS没有做,这个就等大家自己慢慢去发现了。
视频是作为一个smart object整体倒入的,所以没有音频和视频拆分的可能。同时,可以切割视频,不过我没有找到转场的效果。最后输出的时候,软件会让你选择格式和编码策略。对了,CS3 还不支持一些非标准编码,比如DIVX等,那种编码格式的avi 在CS3无法被正常的打开,打开以后还是一个白版而已。
你难以相信,所有这一切,竟然发生在一个图像编辑软件身上,虽然我想,我不会用到这些功能,如果需要,我宁可去使用PM和AE,不过,这一切还是很恐怖的~~ 今天我会装一下FLASH CS3,毕竟,这也是一个很让人期待的东西~
分类: 技术分享 | 共有: 2,679 次浏览 , 暂无评论
前几天就拿到PS CS3 和 DW CS3 了,昨天终于抽时间装了一下,这是MM被ADOBE收购以后,ADOBE推出的最大规模软件升级行动了。这次升级中,我最关心的两个产品,一个是PS,还有一个就是FLASH。FLASH 还没有拿到,应该还要过一段时间。
PS CS3 的改进其实不大,因为其实从CS系列以来,产品线的变化一直不大,总体来看,有以下几个特点的改进:
改进了用户UI,所有的工具栏可以最小化并且DOCK在边上了,四种不同的编辑模式,最大程度上保障了用户可操作范围。
提出了一个Adobe Device Centeral,这个东西就是一个移动设备列表,ADOBE已经明显表现出将自己的产品领域扩展到移动设备上面的动机。
支持更多的CAMERA RAW 特性。
更新的Smart Filter 特性,其操作就是把一个层转化为一个独立的Smart Object ,然后在上面进行动态的Filter 操作
新推出的黑白转换特性,之前黑白转换的时候是用总的混合通道,现在可以对单独的通道进行相应的定义,更加方便。
改善了曲线特性,调节画面曲线的时候更加方便了。
改善了克隆图章的特性,可以对指定的多层进行克隆。
提供了全新的快速选取工具,同时可以方便的对选区进行操作,重新定义选取区域。
提供了图像合并功能,方便制作全景图片。
支持3D格式文件和动画文件的编辑,我的天哪,PS想干什么?支持下面各式的视频文件编辑~鬼啊~
MPEG‑1
MPEG‑4
MOV
AVI
FLV from QuickTime is supported if you have Adobe Flash 8 installed.
MPEG‑2 is supported if an MPEG‑2 encoder is installed on your computer.
还有更多更多的更可怕的东西,等待你自己慢慢去挖掘吧~~
关于DW CS3,好像我一直以来对DW没有太多的好感,可能是因为以前一直用FRONTPAGE,而很多用DW的人对FRONTPAGE的不友好,使得我对DW有些莫名的不喜欢。现在我已经换用Sharepoint Designer了,嘿嘿。DW CS3 和原来的样子变化还不大,我觉得有点不舒服的原因就是功能区还是太多了,太复杂了,我更加喜欢MS 软件中的那种菜单操作方式,就是通过菜单呼出功能选单,而不是像DW那样直接在功能区域中进行调整。不过DW CS3的兼容性检测做的非常强大,针对XTHML+CSS可能遇到的问题都作了完善的分析,而且还提供了相应的online support 解决方案,完全可以用它来进行网页的兼容性验证和测试。至于代码编写部分,和我现在用的SPD没有太大的差别,现在做网页,又回到了最初的模式,开始用纯手工编写代码了
大概的情况就是这样子,等Flash CS3 来了以后再补充吧~~
分类: 移动终端 | 共有: 3,699 次浏览 , 暂无评论
HTC所推出的Smartphone大部分都可以通过RUU来进行刷机,但是在系统升级到Vista之后,就无法进行刷机了。这是因为Vista里面的驱动和XP下面的有所不同,当然,我们很开心看到XDA-DEVELOP的高手们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为了方便更多用户在Vista下面刷机,特此给出中文版的介绍。我全部都打包到图片里面了,还有附带的驱动文件。请大家下载下面的文件吧!
Download the Vista RUU Update Info
分类: 技术分享 , 移动终端 | 共有: 2,878 次浏览 , 暂无评论
以下使用测评完全基于07.17发布的Tornado WM6 Alpha 版本,有理由相信,里面的一些内容会在后面的版本中进行改进。
下面这些内容是针对系统本身的描述,其实大家以前都看到很多了。
用户界面:很漂亮,这个我们很早以前就看到过了,在此就不说了。
相机质量:一样糟糕,这个是HTC一直以来的诟病了。
Live 服务:这个是WM6的一个亮点,但是前提是,你要做好为你的网络流量买单的准备。
网络连接:可能是我的RPWT,这个版本的各种网络连接我都正常的使用了,不习惯的是经常会发出”Ding”的一省,提醒你网络连接或者断开了,还有就是微软会给出的改善用户体验建议信息。禁用了就OK了!
既然是Alpha系统,而且是英文版的,我们自然要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改造,下面就有有关改造的一些说明:
中文支持:通过安装中文版本的nls文件,以及雅黑字体文件,并且通过修改注册表,可以实现对中文的支持,以及对联系人拼音检索的支持。之前有发布的5M和6M的雅黑安装包,里面的字体不好看,因为那个字体本身就有问题的,如果你喜欢完美,那么建议你用10M的雅黑字体。
中文输入:用A4和国笔都可以的,我喜欢用A4
文件管理:系统自带文件管理器,但是比较弱,不过也够用了。
任务管理:可以用CeleTask来进行任务管理,不过新版本的Celetask要注册了,因此我选择了用2.0英文版本进行任务管理,通过创建Long_Home的快捷键,把功能定义到了长按Home键上。当然昨天晚上又发布了一个附加版本的IA Task Manager,看各人喜欢了。
无线连接:Wifi 和Bluetooth都可以顺利打开,通过安装Comm Manager可以进行管理。系统默认的无线管理器会有点问题,我经常激活Wifi以后,那个管理器里面就看不到Wifi了,但是用Comm Manager 的时候没有遇到这样的问题。
硬起系统:这是一个很麻烦的问题,这次的ROM的硬起功能很奇怪。正常的硬起方式是按住左右软键,然后按1秒开机键。但是这次,需要更加迅速的按开机键,可能只有0.1-0.2秒的样子,否则就变成正常开机了。在这里,推荐大家安装附加版本的 Clear Storage,这是一个绿色软件,直接放在手机上面就可以了。
其他软件:我装了一个WM5torage,可以正常使用,因为空间不多了,我就没有继续状其他的软件。系统里面有一些DEBUG软件,我全都给删除掉,这样可以腾空一些空间。
下面一些内容是现有版本仍然存在的一些BUG问题,相信以后会逐步改进的:
无线管理的时候Wifi的问题,以及有时候管理无线时候发呆。
程序安装以后部分可能找不到卸载信息。
部分机型可能在播放音乐的时候会变快,但是我没有遇到。
尚未解决STK和MMS的问题。
不过,这些问题暂时还不会影响我的使用,这次的ROM剩余的空间比较小,因此他们在制作中文版本的时候遇到不少问题,在此之前,我还是用我的英文版本吧!希望这个文章能给你带来一些帮助。
最后,有几个我自己做的补丁,当然都是全英文的了。如果你需要的话,可以下载试用看看。这些补丁包含的内容可能在后续的ROM里面就会被增加或者修正了。祝你使用愉快!
Download AX WM6 Patch
分类: 移动终端 | 共有: 2,571 次浏览 , 暂无评论
昨天凌晨发布的第一个Alpha版本,今天一整天,全国的SP爱好者就闻风而动。最新消息是今天晚上国外再次更新了一个Alpha版本,而国内则发布了第一个简体中文版本。感觉一下子又回到了两年前刷WM5 的时代。
这次发布的版本是针对Tornado机种的更新,而这个机种包含了现在市场上大量的机型,例如最有代表性的577W和586W以及C600。因为有了以前的经验,因此这次的刷新比上一次要来的更加简单。当然要提醒的是如果你是在Vista下面进行刷机的话,你需要更新一个连接驱动。相应的信息可以在网上找到,而如果是在XP下面刷机的话,就可以什么都不用管了。前提是,如果你以前也刷过SP手机的话。
我给新的系统装上了中文支持、通信管理、任务管理、输入法、U盘程序,基本上已经可以和我原来的WM5实现一样的功能了。因为是Alpha版本,因此肯定还是会有一些小问题。不过我们相信,在将来会有更好版本发布的。
而我也将和广大SP爱好者一起,继续关注Windows Mobile 6 的进展!
分类: 移动终端 | 共有: 3,850 次浏览 , 暂无评论
准备去看《Transformers》了,于是在网上无聊的逛着,突然看到了这个东西觉得不错,于是保存下来和大家分享。一会我就出门去了,半夜回来一定在第一时间发布详细剧透~ 哇咔咔!
Download the ringtone of iPhone
分类: 移动终端 | 共有: 2,554 次浏览 , 暂无评论
我发现我一直弄错了一个事情,iPhone是支持四频的(850,900,1800,1900),也就是说,如果能搞到手,你就可以在大陆用了~ 当然,是否AT&T加了网络锁,这个就不知道了,但是这个应该都是可以被破解的!
不过到了今天,反倒对iPhone没有了太多的新鲜感,苹果官方的用户手册已经发布了,你可以从这里完整的了解到所有iPhone的功能。自己去看吧!
Download the User Guide for iPhone
分类: 移动终端 | 共有: 2,775 次浏览 , 暂无评论
今天的Engadget带来了iPhone上市前的最新测评整理,我相信这也将是上市前的最后一次泄露信息了,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更多有关iPhone的细节:
通话品质普通 ,而 AT&T 弱个半死的信号也没啥帮助。
没有单键播号、没有语音播号、也没有电话簿搜寻 ,必要要用卷轴卷到你想播号的人名上。
不支持 MMS、不支援 IM(明明有 WiFi 的说)。
相机不能用来录像 。
「行动版的 OSX」直接吃掉700MB 的内置内存。
不能剪贴、复制文字。
不支持 A2DP 。
音乐文件不能拿来做铃声,即使是 MP3 檔也不行。除了内置的铃声外,短时间内苹果不打算贩卖任何额外的铃声。
Flash 支持是有的,只是浏览器不支持 Flash
电池大约只能耐用 300~400 个充电循环,之后蓄电量就会开始下降 — 寄回 Apple 他们会帮你免费换电池,但不管怎么说,不能自已换电池真的蛮不可思议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为什么只有 EDGE!
说说这些问题吧,一些简单的问题我相信apple会在将来以升级软件的方式来修正的,比如电话簿搜寻、录像功能、对铃声、Flash的支持等等。我们在这里要对Apple报以一个期望的态度。
但是,A2DP的问题就比较麻烦了,因为这个取决于硬件支持,不过就公布出来的参数来看,应该是支持的,只是没有相应的驱动而已。我相信也会改进的。然后就是最重要的一点,EDGE!!! 这个问题肯定会成为最大的诟病,而且这个问题不是简单的软件和驱动升级所能改变的!
最新评论
wd, 冰寒
河石子
佳明, A.X, vincent, A.X, Vincent [...]
右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