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Oct

来往,我也来说说~

分类: 互联网相关   |  标签: , , ,   |  共有: 2,532 次浏览 , 暂无评论

lw

首先声明,本人既不是著名公知,也不是微博大V,更不是企鹅水军,无非是一个无聊的互联网和运营商从业者而已,以下所有观点,只代表本人意见,观者自酌…

其实,很早就装过来往,那是一位在阿里工作的同事家属推荐的。上去转了一圈,没啥认识的人,于是后来就删除掉了,没有料到今天马云却将来往直接推上了和微信PK的第一线。这使得我又对这个产品感兴趣了起来,同时,为了提升自身博客不再是每天无聊吐槽影评的逼格,才有了本文。

说来往之前,先要说微信,其实我也不是微信的重度用户,但是不可否认最近半年,我的微信使用率高起来了,其实这就是所谓的“被动使用”,也就是完全被你身边的人带起来的使用行为习惯。由于微博过于开放的氛围,使得很多人将自己的一些隐私开始由微博的公开化发表,转成微信的隐私朋友圈发布。一开始玩微博的时候,我说那时候的微博分为三种人,A: 恨不得自己的隐私都被人家知道的人,B: 恨不得知道人家所以隐私的人,C: 无聊的围观的人。当然这样的说法有些偏激片面,但是当时微博爆发时代所新增的用户我想大多都是这三类。之前我们将微博比喻成一个大广场,每个人都在大广场上杂耍,希望能吸引更多观众,所以每天增加的粉丝数量成为其继续杂耍的动力。因为那时候正处于微博的爆发期,所以粉丝自然是源源不断的涌入。但是到了后来,粉丝数量开始出现减速增长,部分用户的更新动力就开始衰退,再加上毕竟是一个大广场,整天穿着丁字裤晃来晃去也难免有些不方便,所以,用户们开始选择另外一种略微隐私的交流方式,这时候,微信很合时宜的出现了。

微信的成功,有人神话了张小龙,但更要看到的是,腾讯QQ的巨大用户群给了微信一个巨人的肩膀,“QQ+微信”刚好是“PC+手机”,“同步+异步”,“虚拟关系+真实好友”的几块有效的补充,在微信之前,早就有好多类似软件(例如:米聊),所以一开始我也没有觉得微信会如此大红大火,直到后来我发现,这货完全是借着QQ的巨大用户群基础,挖掘了第一桶金。

阿里推出来往之后,人们很自然的会想到“旺旺+来往”VS“QQ+微信”,这样想是没有错,因为阿里旺旺应该也算是国内第二的IM了吧(移动飞信说:那我第几?),投资市场的老二策略,大多数时候都是生效的,而且阿里集团也不遗余力的正在大手笔的努力将旺旺用户、淘女郎用户等优秀资源引入到来往的平台中,更不惜祭出年中红宝这种大杀器来逼员工添加外网ID关注。

于是就有人问了:元芳,你怎么看?(我擦,都快年底了,你还用这种老梗!!!)

首先,我们先来讨论这个旺旺的IM,旺旺完全是一个功能型的IM,也就是说,我只会因为购物而去安装和使用它,基本上我是不会设置自动启动,而是选择用网页图标进行激活。所以我们也知道,旺旺上的交互信息和用户关联更加松散,我可能一天和20+的卖家聊过旺旺,但是以后再也不会联系了,这一点和QQ有很大差别。关于用户行为特性的讨论,就不展开,网上多的去了~

还有一点,就是旺旺的市场占有率和QQ并不是排他互斥的,这一点和iPad和其他平板电脑的市场占有率对比不同,因为我买了iPad,除非我是土豪,否则是不会去买一台安卓的。但我装了QQ,因为我要上淘宝购物,所以没办法还在装个旺旺好了。这么一说,旺旺用户很有可能就是QQ的一个有限子集而已。QQ用户去打开旺旺,完全是因为功能驱动,而不是习惯使然…

说了这么多,还是要回到来往本身,虽然来往必然会有不同于微信的功能和亮点,但是你们都懂的,企鹅的风格就是一直在模仿,从未被超越…再说了,来往成功的关键点,是需要激活有效的用户行为和交互,建立用户关系,并获取UGC内容。从这一点来说,它和微信站到了对立面。这和腾讯微信和新浪微博亦敌亦友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话说前两天小马哥去新浪,难道也为的这事?)。先不说谁会弄死谁,而最关键的是,用户的时间是有限的,维护的内容产品同样是有限的。前面我们已经看到了微信转走了不少微博的内容数据,这完全依赖于腾讯自身稳定的人际关系。现在半路杀出来的来往,如果要从微信这里分一杯羹,凭什么?凭红包?可以!凭用户?我看悬。这就是为什么我前面提到说旺旺用户很可能是QQ的有限子集的原因。再说了,如果两个人是紧密关系用户,我在微博上已经看你发过这个帖子了,难道你让我在微信上面再发一次?!

我们再回到之前微博是大广场,用户在卖艺的比喻,现在用户觉得说穿着丁字裤在广场上晃悠有点不好意思,还是我们找个微信会所,咱们自己熟人看看就好了。但从用户心理来说,尼玛穿了丁字裤不就是为了显露身材或者勾引男人么?同样的表现欲诉求,面对两个不同的平台,自然会选择体量更大的那个,这也就是微信与来往的差别…

不好意思我唱衰来往,各路名人大可以当我是狂人妄语,大家WALK & SEE 好了!




在下方发表关于本文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