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Apr

关于微信朋友圈的小建议

分类: 互联网相关   |  标签: ,   |  共有: 1,398 次浏览 , 暂无评论

wechat

微信作为现在全球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之一,已经无时无刻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而张小龙和微信团队一贯以来的克制,使得微信的每一步都走的成熟和谨慎,而下面文章里面我所表述的观点,是来自一个普通用户的日常使用需求,或许文中提到的问题微信团队早已经在考虑了,我只是说说而已,呵呵。

微信和微博在天生的属性上就有着不同的基因,类似Twitter和Facebook,微信更加偏向于私人社交,而和也是微信一直很谨慎的原因之一。但是,外部环境在不断的变化,当一个产品开始覆盖了生活的各个层面和场景,它就不再只能安安静静的做私人社交了。这样的变化和支付宝一门心思弄社交并不是一回事(对不起,我还是忍不住怼了支付宝一下),而是由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被绑架的产品属性。就像大家经常讨论的“菜刀和凶器”的论题是一个道理。

问题并不在于微信本身,但是在实际生活的场景中,微信被广泛应用到了工作领域。虽然微信团都i推出了企业微信,但是貌似我身边的领导都不怎么买账啊…人们显然不乐意在手机上装两个类似的应用,这或许是用户的潜意识还是不想把微信和工作扯在一起的,虽然,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所以,另外插一句题外话,微信团队是不是可以考虑给企业微信改个名字呢?)

不仅仅在工作领域,同样的,在陌生社交领域,很多时候微信成为了彼此连接的最有效方式,如果你说陌陌是专门吃陌生社交领域的,但我想微信应该不会把自己作为和它一样的定位。于是乎,结果就是你的联系人名单上名字,越来越多了很多陌生人,和你不想加入却又不得不加入的名字。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熟悉,没错,就和QQ一样了。于是,微商就出现了…

关于微商的话题我就不在这里展开了,要说的是另外一个群体,就是我们的家人,互联网的一个特点就是匿名性,很多时候,我们出于很多原因不想让家人看到我们的喜怒哀乐,这又是另外一个不是那么开心的故事,所以,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很多年轻人选择屏蔽了自己的家人的朋友圈,这一切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有同感。

似乎前面的所有都是引言,今天我想说的就是朋友圈的信息流管理和组织,既然微信是以用户需求为生的。我相信朋友圈的最初的定义就是和自己的朋友分享个人心情地方,而现在的问题就是由于我前面所说的那些原因,现在有太多联系人,其实我并不想向他公开朋友圈,或者,只想部分的开放朋友圈。最近的微信上了一个新功能,是只向朋友公开最近三个月或者半年的朋友圈,或许也是害怕用户通过社会工程学去反推之前的生活和轨迹。

又说跑题了,现在的微信已经提供了用户标签,以及发朋友圈时候的选择功能,而我的建议其实是在这个功能上的一个小改动,就是让用户可以设定一个默认的发朋友圈场景(Scense),现在朋友圈的发帖场景,默认情况下是Public的状态,如果需要,我们需要手动去剔除一部分人,当我们的联系人中有大量的领导,商业伙伴,家人的时候,每发一次就去设置一次是很复杂的操作。当然,你说你可以屏蔽他们的朋友圈功能啊,一方面前面说了,这是一个很不礼貌的操作,另外,对于每一个新加联系人都进行一次朋友圈的设定,是不是也显得有些啰嗦呢?

之前我也想过是不是朋友圈采用信息分组,因为有一个朋友和我说过,由于朋友圈里面的人太多,导致自己没有及时看到老婆的内容而被老婆批评的故事,说为啥朋友圈里面不提供“特别关注”功能,对指定联系人的消息一直置顶,只有确认阅读之后再沉降下去,或者提供信息分组功能,但我想,这样的改造或许要改动整个信息流的架构,会纵容用户随意的在微信中添加陌生人,这和微信团队克制的功能开发有所违背,而且会让微信和微博的信息流在另一个路口殊途同归。

或者说,信息分组和前面谈到的消息发送场景是两个不同的需求,信息分组是给用户选择了接受信息的方式,而消息场景是给用户选择了发送信息的方式,就我个人而言,消息场景对于我来说的需求更加迫切,因为,屏蔽一个人的朋友圈只要一次操作,而发送消息选择群组则要做很多次。

一个比较合理的建议或者想法是,为用户提供多种发送消息的场景,或者说初期提供一种场景就够。用户可以设定,默认情况下,自己的消息可以被哪些用户(或标签用户)看到,可以认为是用户勾选建立一个白名单组,让自己放心对白名单内的用户畅所欲言。而,用户同样可以选择将这条消息设置为Public的模式,让所有的用户都能看到。简单的说,就是改变现在默认的发送消息的方式,从Public变成Customize。在我一个局外人看来,这样的改变对于微信来说应该不难吧。而这样一来,就可能解决很多用户日常使用的尴尬。

在朋友圈功能设计的时候,或许就是想把这里作为一个比较私密的信息分享园地,但是就如我文章开头所说的,现在外部场景变了,我的联系人列表变了(不管这是不是我想要的结果)。上次,我给微信团队提了关于IOS 3D Touch的建议的时候,它们很快就响应了,不知道这次的建议能不能实现,嘿嘿嘿。

不管怎样,都希望和相信微信可以越做越好,另外就是,高铁真是稳啊…




在下方发表关于本文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