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发展的未来几年

其实这篇文章,应该写在雷猴王那篇文章之前,只是一直没有时间动笔。这不,昨天出门的时候扭伤了脚,今天只好安分呆在家里,所以想想还是写了这篇文章吧。在片头首先申明,本人果粉一枚,以下言论尽量立场公正,如有知识短板和偏颇,敬请多多谅解… 开篇的废话就不说了,直接正题!

– – – – – 大家好久不见,我是分割线 – – – – –

1,越来越过剩的处理性能

PC上的摩尔定律,在移动设备上被一再打破,但这让我们又重新反问自己一个问题,我要那么强大的处理能力做什么?在PC上面,我们看到Mac PRO 傲视群雄的处理能力可以用于视频渲染 — 其实,这还是专业领域的,从个人使用领域而言,早几年的i5,i7之流足以满足日常需要了。随着近年SSD的普及,PC的硬件使用寿命其实正在不断被延长。

说了这么多PC,在手机上其实是一样的道理,两大核心处理单元,CPU和GPU的疯狂赶超,对于普通中端用户来说,会有多大的吸引力。我唯一想到支撑这两者发展的动力就是移动游戏,更好的GPU可以在大屏幕上更好的展示特效。那么在另一方面,作为游戏的设计者,当然不可能只为顶级设备去开发这款游戏(大量屌丝还是用着一般性能的设备好伐),所以,除了炫技的成分之外,其实最近这两年的CPU和GPU的改进其实意义不大。当然,我又想到有朋友会举例出网页打开速度这个功能点,但是拜托,网页打开速度除了和处理渲染能力有关之外,和网速也有关系好伐。而且同样是前面那个问题,服务提供商永远不会将自己的产品设计为服务于少量用户。我想大家也看过之前iPhone6和6s对比打开网页的视频,的确6s是快一些,但是快的那几秒,对于我们日常使用中的感知差距,远远小于两个设备的性能提升差距。在安卓上,也是一样的…

2,越来越大的显示屏幕

我一直以来,都是小屏幕手机的支持者,虽然我现在用的是6s+旗舰机种。但促使我换机的最大原因,其实不是屏幕更大,而是电池更久。在我的观点中,终端最终的表相和功能,应该回归到其最初的意义本身。Phone 和 Pad 本身就是两个定位不同的东西,在我看来,单手的便捷操作和快速的信息获取,才是Phone的最核心要义。回忆一下,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用两只手操作手机的?

让我们再来举一个例子,就拿我最熟悉的iPhone来说,我从来没有觉得6s+给我带来的信息量会多于6s。虽然屏幕是大了一点,但只是带来的是更加大的视觉范围(我觉得老人应该用大屏幕手机没错),而实际我们所期望从手机上获得的信息要素,即便是在更小一点的屏幕上,通过产品的设计优化,我们都可以方便的获取。

而越来越大屏幕带来的另外一个弊端,就是手机耗电的增加。如果有一种魔法可以缩减我现在6s+的屏幕来延长待机时间,我会毫不犹豫用尺寸换待机!(那你换6s不就好了么? 关键是6s尺寸小了,电池同比也缩小了啊…)

3,越来越高级的摄像头

其实,对于摄像头的升级,我是喜闻乐见的,毕竟这是手机基本功能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这部分的技术改进,其实是上游供应商所要考虑的,例如大法之流。所谓的手机厂商,只要安装上去就可以了。当然还有一点很关键,就是软件的优化。最近几年用了那么多的手机,更加深刻的了解到软件的重要性。这里说的软件,不是APP,而是系统内核本身。很多安卓旗舰机的拍照质量其实已经优于iPhone没有错,但大部分安卓设备的摄像头,都输在了软件这方面…

4,越来越“耐用”的电池

在我看来,蓝牙4.0对于智能手机待机的改进真的是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现在各系统也都在进行“消息中心”的汇总,避免设备被持续唤醒。说白了,智能手机最耗电的,一个是屏幕,一个就是数据传输。但是,如果你准备打开“百度地图”进行亮屏导航,或者是在上下班路上刷朋友圈,你想怎么省电?一点办法都没有?!

现在的技术改进,正试图在增加电池的能量密度,但是就近几年的效果来看,收效甚微。于是人们就开始换了另外一个方式,那就是“快充”。毋庸置疑,在电池核心技术没有改进的前提下,快充必然会增加电池的损耗,不过WHO CARE? 现在的电池寿命足够长,还没到明显的衰减期,我估计你就已经换手机了,对吧?!如果你真的只是把手机当作一个工具来用,的确不用考虑电池衰减的问题。所以,这也算是一个取巧的解决方式吧,但充你还是要充的吧?!这无形之中又带来了充电器和移动电源的一次换代洗牌。

智能手机,在我一个普通消费者而言,大致也就关注上面这几点,至于RAM,ROM的容量,或许在一年前我会关注,但是现在稍微主流一点的安卓机型都已经上2G RAM了,而TF卡扩展也越来越不值钱了,所以在这里也就不展开了。就像现在WIN10也只要4G内存就能跑的很欢一样,至少在未来的一两年中,2G内存足以应付智能手机大部分应用场景。iPhone你可以不用去操心内存容量,你只要选择自己所需的存储空间就够了。至于安卓么,最近的旗舰机都是4G起跳,中端机型也纷纷刷上了3G RAM,够你操几年了…

– – – – – 喝口茶,我们继续往下说 – – – – –

接下来,我来说说在我心目中,未来几年智能手机的发展方向,你可以当我是事后诸葛,也可以当我是痴人说梦,看看就好了…

A, 小屏幕手机的回归

很多人肯定马上会说我是在说iPhone5SE的马后炮,但真心不是。我前面也说了,其实我一直以来都期望这样一款手机的回归。但是小屏幕手机并不代表着廉价和低端,我希望在小屏幕手机上同样用上尽可能多的“黑科技”。而我对于小屏幕手机的诉求,也不是更便宜,而是更好用。

这里的好用,包括功能上的和旗舰机种的全覆盖,以及待机时间上的更给力表现。就像我前面所说的,其实大屏幕手机并不能给我们带来日常使用上的更多便利,更多时候,反而是体积和操作上的累赘。无奈自己只能为续航时间去妥协…

B,更加合理的定价区间

虽然商家以利润作为最终目的,但即便是作为果粉的喔,也是觉得iPhone卖的太贵了。前面我们也提到了处理性能的过剩一说。其实,现在拿一款两年前的机器给你用,也足以满足你的日常生活需要。加上小米这种价格屠夫的出现,让终端市场的价格更加惊心动魄。

在我看来,现在市场上1000元左右的安卓手机,已经可以非常好的满足用户日常使用需要了。就算你把这1000元定义为安卓入门机,那中端机的定价在1500元也差不多了。而2000元以上的安卓高端机,真的要情操和信仰加持。( 所以你看,花6-7000元买苹果是要多少信仰加持啊…)

所以那种3K的安卓旗舰机很快就会被打回现实,而苹果也不会在当前价格基础上继续加价售卖后续机种,原因很简单,如果价格再高导致6S用户完全没有换机动力,销售财报会更难看没错!

顺便说一下,在我看来,苹果下一个销售高峰会被下一代iwatch带来,因为我之前也说过,一代的iwatch真的是不敢恭维。而就现在苹果如此大的终端和封闭系统背景下,做一款秒掉其他所有智能设备的手表,根本不是难事~ 价格可以再低一点,设计可以更炫一点。而我们也看到iPad的增长疲软已经到来,iPhone也不会太远了…

C,系统优势和差异将更明显

几年前,我们在讨论安卓的时候都会说到安卓系统的碎片化问题,但是随着近几年的手机市场格局的变化,安卓的碎片化正在快速降低。说白了,全球出安卓机器的大部分都是国产企业了,现在安卓平台上,除了老外的原生安卓之外,国内的也就被小米,华为,三星,魅族等几家将操作系统给垄断的差不多了,虽然说只是在原生安卓上面加了一个壳,但是在用户体验优化和一致性上面却带来了不小的改变。所以,之前苹果所说的iOS有多好用的多爽之类的优越感,现在已经越来越没有底气了。

相对于安卓外挂的快速进步,iOS在核心演进上显得更加保守,甚至说有些迟钝了~到如今我还是无法理解在Control Center底部的四个按钮到底是有多常用?以及双击呼出任务列表的时候,顶部的快捷联系人到底有多少人会点击?以及,我还是无法接受Setting 和Safari的图标长相!

苹果这两年在弄的Homekits,虽然有足够的前瞻性,但是好像配套产品一直没有太多起色,但另一方面,Apple Pay 真的是屌爆了,一天3800W的绑卡量,我相信库克会在3月份的发布会上提到这个令人咋舌的数字(如果发布会有相关支付的环节介绍的话)。至于苹果涉及的其他专业领域,只能说作秀的效果多于实际应用,不过这就是苹果比别人的先发优势了。无论在教育、医疗、多媒体领域等,苹果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做普通的个人应用,而是希望通过专业性的产品来实现未来的垄断。

嗯,好像跑题了,让我们说回到手机上面来吧。随着系统的完善,所谓的安卓系统优化工具将逐渐失去市场,到时候有足够多的内存可以让你无需时时刻刻清理后台,统一的进程调度也会让你手机的待机时间变得更长久。

优秀的系统给设备带来的增值是显而易见的,其他一些小厂家的生存空间将更加困难。而且,未来几年运营商的终端贴补力度也会进一步减少,以往视图抱运营商大腿,或者忽悠老年人购买的垃圾产品的老套路在未来已经很难走通。

– – – – – 写 的 累 死 了 – – – – –

啰啰嗦嗦写了不少,最后总结一下收尾好了。手机和其他硬件一样,最终都会回归于产品定位本身,虽然现在很多大屏幕手机模糊了手机和PAD的概念,但是在未来,我相信,手机作为一个随时携带的轻便的信息终端,不会永无止境的大下去,而应该回归便携的“初心”。

我们会期待更长的待机,更好的摄像头,更快的用户交互响应,但我不想从裤兜里掏出一块板砖。软件和系统的优化不断延续,在各系统间以及智能设备间,会建立起一种通用的信息传递方式,以便未来我们在各种不同类型终端间传递数据。当然,设备数据安全将会越来越重要。

每次写到最后,就不知道该说什么了,那就这样子好了,大家安心等3月份的苹果发布会吧,虽然从现在的信息来看,貌似苹果也不会带给我们太大的惊喜…

iPhone小米百度硬件运营商
评论 (0)
添加评论